理論方麵提出重鉑族配合物的熱力學穩定性及動力學惰性均高於相應的輕鉑族配合物的規律;歸納出了鉑族金屬氧化還原、沉澱和親核取代的反應以及溶劑萃取分類等規律。為中國的貴金屬冶金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陳景,1935年出生於雲南大理,1948年秋,陳景考進滇西聞名的省立大理中學。1954年,陳景考入雲南大學化學係學習,享受人民助學金,擺脫了家庭經濟困難的負擔,他越發自覺努力地學習,周末經常是在教室中度過。他將“鍛煉身體、增長毅力、拓寬知識”作為自己在大學期間的座右銘,並立誌有所收獲。在大學四年級時,他就針對苯環上帶有一個基團後,為什麽會出現電荷的交替分布現象查閱了大量資料,並寫出了論文初稿。這是他的處女作,幾經易稿後發表在《化學通報》1963年第二期上。1958年9月陳景大學畢業,分配到當時尚屬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的昆明工作站(今昆明貴金屬研究所,簡稱昆貴所)工作。
完成硝酸工業廢鉑催化網再生研究和工業試驗
1961年到冶金研究室,具體任務是搞鉑族金屬的分離提純,首先碰上的一個大課題是硝酸工業用鉑催化網的再生。1964年底,陳景作為工業試驗小組副組長與幾名同事到上海選點進行工業試驗,在上海工作了10個月,終於在次年秋召開了工業試驗的鑒定會。這項成果當時無償地轉讓給化工部,由其在太原化肥廠建立了全國最大的鉑網再生車間。從20世紀70年代初生產至今,年處理鉑族金屬1噸多,產值上億元。該工藝1977年獲原冶金部科技成果獎。
從鉑網再生派生出來的工作是鉑、鈀、銠的提純,而為了研究提純又必須給光譜分析小組提供純度在99.99%以上的基體金屬。陳景負責的是鈀和銠基體的製備。對銠的提純是難度較大的工作,特別是要除去其中性質極為相近的微量銥,更是國際上公認的難題。他把1960年國外分析化學家剛報道的磷酸三丁酯萃取分離銠銥引入到冶金中並做了改進,加上離子交換技術,獲得了含銥小於光譜分析下限的純銠基體。類似的工作幾年後才看到國外的報道。該成果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從二次銅鎳合金中提取貴金屬
由於礦石中鉑、鈀的平均品位僅0.38克/噸,遠低於南非和俄羅斯的品位,從鎳電解陽極泥中提取鉑、鈀的回收率僅為49%,銠、銥、鋨、釕的回收率則僅為1%~3%,基本上損失殆盡。昆貴所經過多年的試驗,提出了一種從二次銅鎳合金中提取貴金屬的新工藝流程。陳景當時任冶金室副主任,新工藝中精煉工段采用的貴賤金屬分離和貴金屬相互分離是他研究提出的硫化鈉法。1980年7月,僅用7個月的時間,兩幢寬敞明亮的車間就完成了全部設備安裝,在國慶節前投入了第一批二次銅鎳合金物料。物料順利地通過了提取富集車間的四道工序後進入精煉車間,並在蒸餾了鋨、釕後進入陳景負責的貴賤分離和金、鉑、鈀、銠、銥分離提純工段。在人們急切盼著走通全流程的氣氛中,嚴重的技術困難出現了。硫化鈉沉澱前的溶液中出現了矽膠,沉澱出的硫化物根本無法過濾,工藝流程卡殼了,生產實驗難以繼續,一瓢冷水澆在眾人頭上。冶金部辦公廳副主任親臨現場坐陣,技術人員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首當其衝的是陳景。來自各方麵的壓力和議論是不言而喻的。在工程領導小組會議上,他提出3點意見:一是生產試驗暫時停止進料,富集工段檢查原因,把精礦的貴金屬品位提高到實驗室研究時的水平;二是供應部門立即組織到西安購買合格的硫化鈉試劑;三是給他一段時間研究如何脫除矽膠。此時年關已近,陳景放棄了回家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毅然留在金川解決技術問題。白天,他連續工作12小時以上,夜晚常常冒著零下十幾度的嚴寒,穿上長筒雨靴,踏著深厚的積雪獨自進車間做實驗。這樣,在生產停了20天後,新的硫化鈉運來了,他也探索到了適合處理矽膠的凝聚劑,矽膠可以脫除了,整個工藝流程終於打通了。當人們看到黃燦燦的金粒、銀灰色的海綿鉑和鈀時,欣喜若狂,奔走相告。金川的領導紛紛到招待所看望陳景等奮戰在一線的科技人員,而最使他欣慰的是沒有辜負國家的期望。
1984年,陳景被授予第一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
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1年成為國際貴金屬學會會員;
1991年至1997年任原有色總公司貴金屬冶金重點實驗室主任;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中南大學等4所高校的兼職教授,雲南省化學化工學會副理事長,雲南省學位委員會委員。
1 陳景.取代基引起苯環上電荷交替分布的機理.化學通報,1963(2):41~46
2 陳景.用靜電力理論計算氫分子的鍵長及結合能.遼寧師範學院學報,1978(1):13~21
3 陳景,孫常焯.氯化銨反複沉澱法分離鈀中賤金屬.稀有金屬,1980(3):35
4 陳景,楊正芬.貴金屬氯配離子與硫化鈉的兩種反應機理及應用.有色金屬,1980(4):39~46;中國金屬學會1979~1980年優秀論文選集(第二分冊).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83
5 陳景,楊正芬,崔寧.磷酸三丁酯及烷基氧化膦萃取鉑族金屬氯絡酸的機理.金屬學報,1982(2):235~244
6 陳景.鉑族金屬配合物穩定性與原子結構的關係.貴金屬,1984(3):1~10
7 陳景.貴金屬氯配離子與親核試劑反應的活性順序.貴金屬,1985(3):12~20
8 陳景,楊正芬,崔寧.硫酸和高氯酸對TBP萃取鉑族金屬的影響.貴金屬,1986(4):7~15
9 陳景.關於銅置換貴金屬動力學研究中的問題.貴金屬,1988(1):1~12
10 陳景,崔寧,楊正芬.鉑催化下銅在鹽酸中的放氫反應.科學通報,1988 (17)13~58
11 陳景,崔寧,楊正芬.鹽酸介質中銅置換分離貴金屬的研究.稀有金屬,1988(3):161~165
12 陳景.鉑族金屬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貴金屬,1991(1):9~16
13 陳景,潘誠,崔寧.鉑鈀釕銠的氫過電位比較研究.貴金屬,1992(1):14~18
14 陳景.關於銅不能置換Ir(Ⅲ)氯配離子原因的探討.貴金屬,1993(1):61~64
15 陳景,崔寧.鹽酸介質中銅置換鈀的兩種反應機理.貴金屬,1993(4):1~9
[1] 中國數字科技館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70376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友情链接: